2001 年, 遷址到金山南路一段的 ROXY VIBE, 與 1996 年成立的老 VIBE, 有著相似又截然不同的場景…..也許是太多矛盾的心情, 太多的人事全非的無奈..總感到很難述說出曾被比擬紐約 CBGB” 的 ROXY VIBE 的故事,不過, ROXY VIBE 確實曾在台灣的 PUB 史, 台灣本土搖滾樂發展史, 也當然是 凌威 或者 ROXY 的故事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篇章. 一定要留下完整紀錄的.
ROXY VIBE 的歷史, 至少連結著三各 ROXY 家族的故事, 同一各地點, 曾經更名過三次, 因為不同的店名與目標進行過四次大改修. 當然, 都是因為失敗又重生, 關門又重開的奮戰.
首先是在 1995 年成立的 ”B-SIDE”. ”B- SIDE” 的原意, 多是指唱片的反面. 通常, 唱片出版品都是把重要的主打歌曲或是最有市場潛力的歌曲集結放在正面 ”A-SIDE” . 反面就是 ”B-SIDE” 多半就集結著比較不容易暢銷或是比較個人化的作品.簡單說, ”A-SIDE” 是主流的代表, ”B-SIDE” 就是非主流了. 當然,唱片公司也常常會估計錯誤, 主打的歌沒紅, 反而是不看好的 ”B-SIDE” 出現了傳世經典. 1995年底, 凌威 接任人人電台擔任音樂總監, 一方面為電台規劃新的節目, 開始關注幾各校園活動, 其中, 尤其是 “大專搖滾聯盟” 的活動, 凌威特別提供了媒體發聲與實際舞台發展結合的冀望. 更激發著成立據點的想法…
懷抱著文化與音樂使命感, 取其蘊意命名的 ”B-SIDE” ,選擇了最小眾化的經營目標. 凌威 深信著他自己形容為 Crying Need…的非主流市場的需求, ”B-SIDE”, 投資了很大的經費在舞臺燈光音響上, 每週三,是小劇場的表演. 週五, 六 則是安排創作型青年樂團的表演. 當然, 穿插其間的是 ROXY 最引 以傲的搖滾樂播放. 果然, 這是最最小眾化的市場….以小劇場的經營來說, 150 到 200 元的門票要跟演出者對分, 通常卻是只有幾十人次, 而且, 大部分是 甲劇組跟乙劇組的人馬相互觀摩捧場….更糟的是, 既然是劇場表演, 場地的一切事前排演配合, 可是少不得的. 這樣的經營效益真是再大的熱誠也卻步了. 至於樂團演出的安排與結果更是讓人昏倒…..也許, 1995年時, 樂團人口還有限, 也許, 宣傳作業失敗, 週 五, 六 的樂團表演. 觀眾一樣意興闌珊. 更讓 凌威 難以想見的是這時的樂團 似乎很少人以 ”B-SIDE” 自居, 多半一各 Set 要求著至少 4000~8000 演出費用. …這跟 凌威 所以為的 ”B-SIDE” 次文化效力的初衷, 可就南轅北轍了. 於是,很快地, 三各月左右, ”B-SIDE” 關門大吉.
”B-SIDE” 閒置後的數各月, 正熱衷於電子音樂的 DJ@llen, 及 Victor 向 凌威 強力建言改做電子音樂舞場. 1996 年, 在 DJ@llen 的主導下, ”B-SIDE” 變身成為台灣電子樂發展中最負盛名的 ”EDGE” 由於 DJ@llen, 及 Victer 的人脈與音樂先導的實力, 讓 “EDGE”很快地成為台灣電子音樂發展的地標. 未料的是, 僅僅兩各月, 新成立的 ”EDGE” 竟莫名其妙地被管區警員查報為雇女陪侍的色情場所, 在陳水扁市長掃黃政策下, 1996年的中秋夜 “EDGE” 很冤枉地因為認定” 色情場所 ” 被迫停業..1996年底, “EDGE” 才在羅斯福路與和平東路口找到棲身新址. 這是第二次關門了, 不過, 凌威 可是不死心的.
1997 年, 閒置超過 10 各多月的地點, 終於在 ”骨肉皮” 阿峰的協助下. 重新裝修, 再以 ”ROXY VIBE” 開幕. 這一次, 終於有了正面的回報. 雖然, 每週 五, 六. 樂團的表演不見得都能高朋滿座, 甚至, 凌威 為了顧慮學生族群參與看團表演的經濟力. 門票費用刻意壓低在 150 元. 也經常因為器材汰換, 演出成本等因素, 終究還是賠錢 的局面, 不過, 很快的, ”ROXY VIBE” 成為搖滾樂圈的聚集地, 表演樂團的實力與看團表演的風氣越來越盛, 所有樂團也都以能夠被邀請到 ROXY VIBE 演出為樂團成長重要的里程碑.. ”ROXY VIBE”.名符其實地成為搖滾青年聚集的聖地與台灣青年創作樂團的搖籃. 當然, 空有盛名, 可是無法維持 VIBE 營運的, 在樂團演出後, 現場 DJ 接手. 門票錢也調為 300 元 , 讓 VIBE 繼續搖滾的舞場時段, 倒是很成功地讓 ROXY VIBE 轉虧為盈.
1997 年以前, 台灣的現場樂團表演場地, 多半是沒有正規舞台的小型酒吧. ROXY VIBE 成為台北第一個面積比較大的 ” LIVE HOUSE” (此時, 還沒有這樣的名稱). 當時的 ROXY VIBE 安排樂隊的演出, 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需要有 原創歌曲. “唱自己的歌” 重視原創演譯的風潮, 很自然地由 ROXY VIBE 深遠地影響了台灣樂團之聲的發展. 另外, 當時的台灣青年樂團有著很不同於今日的氛圍是, 那個年代兵役政策還是一年或兩年役期, 比較穩定發展的樂團大部份樂團的成員, 都是已經服完兵役開始工作中的社青. 他們對於樂團生命力或個人步入社會的體驗與付出較之今日大學生樂團的氛圍顯然是更為凝聚積極的. 在 ROXY VIBE 絕沒有現今大多數表演場所在表演落幕後觀眾一哄而散猶如電影散場的景象. 而是大部分表演樂手與觀眾粉絲都會留在現場一起交誼場景熱絡.
1997~2001年間, 正是 Grunge 隨著 Kurt 去逝與新龐克搖滾調整消長, 電子樂風起雲湧與 Hip Ho 展露勢力的關鍵幾年, 搖滾樂融合著各種更多元活潑的元素, 快速地展現新面貌, ROXY VIBE 很敏銳地掌握著新搖滾時代的聲音. 週末夜的 ”ROXY VIBE” 不只是搖滾客尋求救贖的聖壇, 也更是搖滾舞客唯一選擇的 BEAT 反應爐. 意外的,..2001 年 8 月某夜, 竟有一位差幾天滿 18 歲的少年, 冒用別人的身分證混進了 ROXY VIBE , 當晚臨檢的結果, 造成 VIBE 為 ” 深夜留容未成年人” 罪名. 被勒令停業…..
2002 年 6 月, ROXY VIBE 找到不遠的新地點開張, 不過, 新地點的鄰居強烈反對 “樂團表演型態” 之下, ROXY VIBE 的樂團表演盛事終於成為歷史,.. 2002 年的 ROXY VIBE ,經歷一段辛苦的調適期, 因為過去的 VIBE 舞場時段就是在樂團表演完, 零點甚至更晚些才開始, 搬家後, 已經沒有了樂團表演時段, 大部分老顧客的印象卻都認為 VIBE 是個過了零點之後才開門的舞場. 少了以前的樂團表演時段, 零點前當然是沒人的, 於是, 累積的印象造成了新的 ROXY VIBE 很特別的景象, ROXY VIBE 總要過了深夜 2 點, 才能聚集人氣. 成為台北最特別也是唯一的一個 Late Hour 的舞場…過了午夜 3 點, ROXY VIBE 有如沉睡中突然醒來的氣氛一直火熱地延續到早上七點. 2002 年搬家後的 ROXY VIBE 由於不再是個表演場所, 與早年的經營型態相當不同. 雖然仍然是南區一個受到歡迎的舞場酒吧. 卻也讓當時主掌的 兩位 DJ .林志堅 與 凌威 都難免意興闌珊. 隨著 林志堅 決意專注於 “地下社會” 的打理辭職. ROXY VIBE 於 2009 年正式停業.
儘管, 2001 年後, ”地下社會”, ”河岸留言” 或是 “The Wall” 接續 VIBE 的停業接收了全部的樂團表演活動 . 成為新時代的搖滾樂團駐足的據點. “ROXY VIBE” 終究是為台灣搖滾少年創造過豐富記憶, 也是ROXY光榮歷史的篇章.
(以上, VIBE 的故事 首發在 2015 年. 2018 年, ROXY VIBE 曾短暫地在 ROXY ROCKER 的偏廳 重新復活開張, 卻仍再因為回應鄰居對於 “樂隊音量” 的抱怨而永久停業)
Recent Comments